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。近日,安顺学院经济与管理团队走进湾子村,开展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。团队成员通过参与民族节庆、体验传统民俗、探访文化展馆等方式,沉浸式感受仡佬族文化的深厚底蕴,以实际行动搭建起文化交流的桥梁。活动中,悠扬的仡佬族山歌不时回荡,“从前仡佬坐深山,转转弯弯路拦来,趁得共产党来领导,幸福美满奔小康……”这首山歌生动写照了当地民族生活的变迁,也为此次文化探访之旅奠定了温暖基调。
歌舞传情:仡佬族传统艺术的生动展演
每逢祭山神等重要节日,仡佬族民歌便会在山间唱响。7月15日,一场融合板凳舞与民歌的民族文化盛宴精彩上演,让志愿者们领略了仡佬族艺术的独特魅力。
活动现场,仡佬族板凳舞表演者悄然就位,吸引了众人的目光。板凳舞是仡佬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,无需音乐伴奏,全靠表演者默契配合来形成节奏。文化传承人手持长凳,动作有力,时而将板凳重重叩击地面,发出沉稳声响;时而让板凳两两交错碰撞,产生明快韵律。他们矫健的身影在腾挪翻转间,尽显仡佬族人民的热情与豪迈,每一个动作都蕴含着民族的历史记忆与精神气质。

(板凳舞表演)
民歌对唱环节同样精彩纷呈。两位表演者相对而立,一方率先开嗓,歌声清亮高亢,宛如山间清泉奔涌而出;另一方迅速回应,曲调宛转悠扬,似微风拂过林梢。双方即兴编词,将生活趣事、劳作场景和美好愿景融入旋律,你来我往,在歌声中唱响岁月欢歌。这场即兴的艺术对话,展现了仡佬族人民的语言智慧,更传递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憧憬。

(民歌对唱)
无论是激情的板凳舞,还是韵味十足的民歌对唱,都以鲜活的艺术形式,凝聚着仡佬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彰显着他们传承传统文化的坚定决心。这场展演是一次艺术呈现,更是一次文化对话,让志愿者们在视听盛宴中触摸到仡佬族文化的深厚底蕴。
服饰载道:仡佬族传统服饰的文化解码
7月16日,志愿者们体验了仡佬族传统服饰,给志愿者们留下了深刻记忆。活动现场,各式仡佬族传统织物和多件民族服饰陈列其中,宛如一部立体的民族文化典籍。服饰以蓝、红、粉等为主色调,细腻绣纹中凝结着民族先辈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密码。男性服饰为蓝色套装,帽檐有精致纹样,衣摆简洁利落,既体现劳作实用性,又暗含对生活的质朴追求;女性服饰则更为精巧灵动,红粉相间的坎肩绣满花鸟与几何图案,头饰流苏随动作轻摇,银饰碰撞发出细碎声响,仿佛在吟唱古老韵律,将女性柔美与民族灵动完美融合。

(志愿者们体验民族服装)
在穿戴服饰时,志愿者们充满新奇与兴奋。来到户外,阳光为服饰镀上一层柔和光晕,让大家更清晰地感受到针脚间承载的民族记忆。志愿者们或围坐或站立,尝试模仿传统姿态,仡佬族同胞在一旁耐心指导,详细讲解服饰各处设计的文化寓意,这些图案或是守护图腾,或是对丰收的期盼。

(志愿者们身着传统服饰合照)
拍照环节,快门定格的不仅是志愿者们身着盛装的模样,更是文化传承与交流的珍贵瞬间。志愿者们笑称仿佛“穿越”到了仡佬族生活场景。体验结束后,尽管服饰已换下,但志愿者们对仡佬族文化的敬意与探究欲已深深扎根。服饰的色彩、纹样及银饰声响,化作连接不同文化的纽带,让这场服饰体验成为文化传承的生动注脚。
展馆溯源:仡佬族多元文化的集中呈现
7月17日,为进一步感受仡佬族文化魅力,志愿者们走进屯堡博物馆,在展品中追溯民族历史,解读生活智慧。这座展馆宛如一本厚重典籍,将仡佬族的信仰、饮食、建筑等多元文化娓娓道来。

(文化展区)
信仰展区内,精美的图腾、古朴的祭祀器具静静陈列,诉说着仡佬族对自然的敬畏与崇拜。这些物品是民族精神的核心载体,见证了仡佬族将自然万物视为神灵的传统,也展现了他们祈求风调雨顺的朴素愿望。这些信仰已融入民族血脉,成为文化传承的精神内核,让志愿者们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。
饮食展区充满生活气息,是展现仡佬族烟火人间的重要窗口。造型各异的陶罐、古朴的石磨,诉说着传统烹饪器具的演变;图片与文字详细介绍了灰豆腐、油茶等特色美食的制作工艺,每一个步骤都凝聚着仡佬族人民的生活智慧。这些美食不仅满足味蕾,更承载着家族传承与地域特色,让志愿者们对这份舌尖上的文化心生向往。
建筑展区通过实物模型与场景还原,呈现了仡佬族独特的居住风貌。木质房屋模型飞檐翘角、雕梁画栋,展现了精湛的建筑技艺;火塘、阁楼等细节设计,既具实用功能,又彰显“天人合一”的审美情趣。这些建筑不仅是生活空间,更反映了仡佬族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理念,让志愿者们理解了民族文化与生存环境的紧密关联。
整场展馆参观,从信仰、饮食到建筑,全面勾勒出仡佬族文化的丰富内涵。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民族的生命力与创造力,为文化传承与交流提供了坚实基础。

(志愿者们在田埂上合照)
此次“三下乡”系列活动,通过歌舞、服饰、展馆等载体,全方位展现了仡佬族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活力。从山歌到服饰,从舞步到文物,每一个元素都成为文化传承的纽带,让志愿者们在沉浸式体验中,深刻感受到仡佬族文化的独特魅力,也为多民族文化交融写下了精彩篇章。
| 文字:邓秋霞 | 图片:杨祖儿 袁蝶蝶 | 一审:何馨 | 二审:周彰波 | 三审:张红霞 |